414期-「職場禮儀」  

職場禮儀夯 全民瘋學習

想要出人頭地,不但要有專業硬實力,也要具備禮儀軟實力,不管走到哪都有好人緣,工作運也會改觀。因此,從校園到職場,從新進員工到高階主管,如今紛紛掀起學習禮儀的熱潮。

銘傳大學大一新生的選修課中,有一門「國際禮儀」,吸引140個學生爭相選修,連會計、財金系學生也跑來修,授課老師陳美雪為維護教學品質,只好限制最多80個名額。但還是有不少法律等外系學生前來旁聽。

 

無獨有偶,今年3月台大首開「生活禮儀」講座課程,80個名額2小時就額滿,只好加開第二梯次,學生從大一到博士生都有。

再來看書市。介紹職場禮數和眉角的《老闆不說,但要你做到的事》,去年2月甫上市就成為暢銷書,不斷再版新刷,累積熱賣1.6萬本。

許多人發現,除了專業硬實力之外,想要在職場出人頭地,禮儀也是必備的「軟實力」。從學校到企業,從美姿美儀、形象塑造、接待禮儀到商務禮儀,學習禮儀成為當今職場顯學。

 

禮儀教育在校園遍地開花 

近幾年,選拔校園親善大使,以及成立禮賓社、美姿美儀社團,在各大專院校蔚為風潮。包括銘傳、文化、淡江、輔仁、大同、元智、靜宜、朝陽、嶺東等校都有親善大使,在接受美姿美儀訓練後,派往接待外賓、頒獎典禮等重要場合,落落大方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。

而在正式學制方面,幾乎各校的餐旅休閒、觀光系,都明定國際禮儀為必修課程;有些商學科系如銘傳國企系、康寧企管科等,則將國際禮儀列為選修科目。

另外,更多學校是以辦講座或學程的形式,教授職場禮儀。高雄「夢時代購物中心」人資部經理張雄喬就經常應邀到樹德科大、高雄第一科大、中山大學等南部大專院校,講授求職面試禮儀。

 

學會禮儀,等於踏出成功行銷自己的第一步。除了求職,高中生想要推甄大學,也得學一學。「葛瑞絲航空服務禮儀學苑」講師吳湘梅就曾應新竹高商、曙光女中之邀,教學生如何成功推甄面試。

外表好感度決定第一印象 

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布藍(Albert Mebrabian)提出著名的「7:38:55定律」,指出人們在看待他人時,有55%的印象分數來自外型,38%受到說話語調與表達方式影響,至於對方究竟說出哪些實質內容,只占印象分數的7%。換言之,穿著與儀態,極大程度決定了第一印象,以及別人對你的「好感度」。

最「以貌取人」的航空業,空服員應徵的第一關就是考外表儀態。曾當過3年空姐的吳湘梅說,考試時一組5人排排站,看服裝儀容、走台步,再鞠躬下台,通過後才有機會參加筆試及中英文面試。

 

上流客層服務業重視儀態談吐 

嫁給投資教父宋學仁的女星張清芳說:「女人得體勝過美貌。」愈是消費力金字塔頂端,像是空姐、精品、飯店、豪宅銷售等業別,愈是講究儀態及談吐。

以飯店業來說,新人訓練課程通常包括:美姿美儀、彩粧、基本應對進退。因為要求嚴格,訓練特別扎實。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助理教授龔勝雄曾在飯店任職10年,他發現有不少飯店從業人員,後來跳槽到金融業或高鐵,因為對企業來說,「飯店和空姐人才最好用,幾乎不用再訓練外表儀態、應對進退。」

 

空姐無論轉行到金融業當理專、到名牌精品店擔任銷售員,或是做秘書、客服、業務、公關人員,都非常受歡迎。吳湘梅從空姐跳到科技公司當業務員時,曾有客戶對她說:「因為妳,我才買產品。」合宜的行為舉止、得體的談吐應對,塑造出吳湘梅的個人品牌形象。

交際應酬不失禮高階主管要訓練 

想要在重要場合表現得體、進退有據,是上班族學習職場禮儀最主要的動機。擁有20多年教學資歷的蔡素香,在學學文創分別開設美姿美儀、商務禮儀班,學員裡有秘書、業務及外商中階主管。她發現,上班族最想學的不外乎穿著:什麼場合應該要穿什麼、自己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,商務禮儀:如何遞名片、握手、聊天寒喧等。

 

在企業內訓部份,蔡素香觀察指出,「新人主要是學接待、社交禮儀,中高階主管則是學商務禮儀。」蔡素香曾幫華碩、英特爾等科技業主管上課,確保交際應酬時不失禮。以餐桌禮儀來說,除了學習如何優雅用餐外,請客時如何巧妙結帳,也是一門學問。

 

教好接待禮儀顧客賓至如歸 

凡是對外代表企業、需要面對顧客的工作,無不講究禮儀。除了一般服務業之外,現在連警察、公家機關、醫院,也開始上禮儀課程,以提升服務品質。

服務業非常講求小細節,第一線人員的接待態度,能否讓顧客感到賓至如歸,是顧客掏腰包的重要關鍵。

 

在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,所有新進人員及廠商人員上線前,一律都要上服務禮儀課。張雄喬指出,就算不是站前線的後勤人員,也必須輪流到現場迎賓,以強化同仁的服務觀念。

 

服務業的接待禮儀訓練,除了最基本的禮貌用語如:您好、早安、謝謝您、歡迎光臨、是的、好的我知道之外,穿著與儀態也是訓練重點,從迎賓的定點站姿,到動態(整理店務)的站姿、走姿,都必須看起來「賞心悅目」。

 

更重要的是與顧客互動時的態度,「眼神要和顧客接觸,引導的手勢是用手掌而非一指神功,」張雄喬舉例。

 

而更高階的服務禮儀,包括:社交技巧、談吐應對、透視顧客購買心理等,如果用心學習,將可有效拉近與客人的距離,培養主顧客群。

 

禮儀的精髓在體貼尊重別人 

龔勝雄認為,服裝儀容、接待技巧等外在禮儀,大約半年就可以培養,但應對進退卻無法快速養成,比如敲門禮經過訓練很快就會,但進門之後,如何和客人應對才是學問所在。

 

如何才能應對得宜?吳湘梅提供5大法寶——親切微笑、眼神接觸、肢體語言、良好溝通、積極傾聽,掌握這5個要點,人際應對就能無往不利

 

蔡素香在上禮儀課時,一定先要求學員練習微笑,拿出鏡子看看自己的表情。「接電話時,就算行禮如儀,在鈴響3聲之內接起,但如果說話語氣冷冰冰、硬梆梆的,絕對稱不上什麼電話禮儀。」

只要肯學,要學會禮儀並不難,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。但禮儀真正的內涵,在於如何體貼與尊重別人。

 

英文的禮儀etiquette一字出自法文,原意是「牌子」。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的花園,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。時間久了,原本「請勿進入」的字義,逐漸擴大解釋為「合宜的應對進退」,以及「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」、「言行舉止讓人感覺親切溫暖」。

 

人與人相處,剛開始是聽其言、觀其「型」去判斷一個人,初次見面時偏重在外表形象;等到相處久了,就變成了觀其「行」,會從行為舉止去判斷你。

 

面試禮儀攸關錄取機會 

若不懂得待人接物的細節,很容易失去學習的機會。張雄喬說:「有禮貌的新人,前輩自然樂意教,沒禮貌的新人,沒有人想搭理。」

 

龔聖雄在學校教書發現,很多年輕人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眼光,女生穿裙子在地上打滾也無所謂,大學生等電梯不懂得排隊,「拚升學,拚到忘了做人處事的道理。」

 

張雄喬分享一個例子,有個建教生在上班時間,雙腳大剌剌盤在椅子上,大口啃蘋果,這一幕把所有人嚇壞了,「現在年輕人似乎不知道哪些事不能做,」而且自我意識太高,沒把別人放在眼裡,不識禮貌為何物。

 

千萬別小看禮儀,它可是企業選才的參考標準。張雄喬說,有些人寄履歷,既不寫主旨,也沒有問候語,很容易讓人當成垃圾信。

 

另外,從電話通知那一刻起,其實就在面試,切記應答時要有禮。正式面試時,舉凡穿著打扮、儀態、肢體動作及談吐、表情,都是人資的觀察重點。張雄喬表示,「最怕遇到那種用手撐頭、或整個人癱在椅背上的求職者,會讓人很想立刻結束面試。」

 

若是面試後要打電話追蹤結果,「請體貼考慮一下對方的立場,」張雄喬說,不要一大早8點別人剛上班、或是中午用餐休息時間打電話,這樣非常失禮。

 

 

多觀察長官如何待人接物

 

想要成為一個有禮的人,不能只是知道而已,更要身體力行,從「知道」到「做到」,吳湘梅建議,平日要多觀察別人、尤其是長官如何待人接物,最後是練習,在生活中具體實踐。

 

想提高職場競爭力?想獲得好人緣?就從學禮儀開始吧!

(轉載Career雜誌414期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湘香志業微創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